初入巖茶坑時,一定都常聽圈里人說這樣一句話——“我們武夷巖茶,講究的是一個巖骨花香”。
花香的意思我們都懂,十三夷喝了一些茶以后,發(fā)現(xiàn)茶里真的有花香,而且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花香,或濃或淡,或俗或雅,可是,巖骨是什么鬼?
要說巖骨是什么,就得搞明白同樣是烏龍譜系的,怎么武夷山的烏龍就要叫巖茶?十三夷跟老武考證來考證過去,發(fā)現(xiàn)有兩派說法聲音最響亮。
武夷山的茶比較濃釅,所以叫釅茶。這個“釅”字看起來生僻又難寫,一來二去就變成了巖茶。
說起來,這跟菜市場里都寫“白才”,“生才”,“豆付”是一個道理的。
是說武夷山石頭如何如何地多,所以連它的茶,都帶著巖石的氣韻,于是叫做巖茶。
后面的這一種說法,可以找出好多古詩來做憑據(jù),但凡一首詩里有武夷山,有茶有石頭,不管它們之間誰是誰的主謂賓、定狀補,總之就是說明了:
老祖宗說了,武夷茶,就是有巖韻,所以配得上“巖茶”之名。
?
第一種簡單粗暴的文字演變說法,雖然聽起來沒什么文化底蘊,可人家也是可以找出好多古詩文出來做憑據(jù)的,但凡詩詞里有茶,武夷,釅,同樣,都是呈堂證供。
老實說,我們根本不在乎到底它為什么叫巖茶,十三夷更感興趣的是,巖韻到底是什么?
?
什么是巖韻?古人常用活、甘、清、香四字來形容“巖韻”。
“活”是潤滑、爽口,有快感而無滯澀感,喉韻清冽。
“甘”是回甘時間短而快,清爽甘潤。
“清”是茶湯清純不雜,清快舒適,葉底清麗明亮。
“香”是口含茶湯,有芬芳馥郁之氣沖鼻而出,飲后有齒頰留香之感。
?
另外,茶底醇厚,無明顯苦澀感,啜之有骨,持久不變,也是評鑒巖韻的標準,聽起來很玄乎,但只要細細品味,上面這些口感,真的都能在一泡好巖茶中喝得到哦!
什么是茶有巖韻?
巖韻是武夷核心產(chǎn)區(qū)巖茶特有的一種韻味,茶學界普遍認為只有品種香顯,茶湯里也有這品種的香氣,且飲后有回味的武夷巖茶,才能稱得上有巖韻。
武夷巖茶的巖韻與其獨特的地理環(huán)境,品種和制作工藝都有密切的關(guān)系,而正巖茶是最具巖韻的武夷巖茶,正巖地區(qū)的巖茶一般具有香久益清、味久益醇、回甘清明的特點,而且非常地耐泡。
?
喝巖茶第一個遇到的,就是焙火這個千古難題,高火,中火,中足火,低火,足火,什么詞都有,就是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回答我一個問題:
到底這所謂的高中低火
分別要用多少攝氏度
又都需要焙多久?
?
你以為這完全是一個溫度計,跟一個手表就能回答出來的問題?不對,根本沒有人能給你一個答案:
不同的制茶師,對待不同品種的巖茶,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標準,看經(jīng)驗、看偏好、看心情,更加看緣分。
?
還記得跟老武初到武夷山定居的時候,幾乎天天都是愁眉苦臉地在上火,和老武天天紅著雙眼對望,啞著嗓子,咳著老痰,苦苦追尋著傳說中的巖韻。
“有點,烤糊了的味道對不對?”十三夷冒著被打的風險,問那些看起來比較好說話的茶廠工人;“這叫火功香,或者火香”,人家哭笑不得地說。
?
直到喝到一款能說服我的巖茶,仿佛通了天靈蓋,不用別人教,也能判斷出這就是我苦苦尋覓的“巖韻”!這款茶,就是來自三坑兩澗的巖茶。
所以,與其聽別人大費口舌,長篇大論給你解釋什么是“巖韻”,不如親自來武夷山品一品這里正宗的巖茶,親自感受那抓人的“巖韻”,你便會真正懂得這兩字的含義。
(圖片來自百度,僅用于交流茶文化
如有疑問請隨時聯(lián)系)